心理學,  自我成長

《總是在反覆懷疑自己?認識內耗型人格的特質與轉化》

 

 

當你總是懷疑自己,不是你不好

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時候:

  • 一小件錯誤,讓你反覆檢討自己是不是不夠好
  • 面對選擇時,總是沒自信、怕做錯
  • 很努力了,卻仍然覺得自己不夠值得被喜歡

這些,不是你不夠好,而是你太在乎自己有沒有「被喜歡」、有沒有「做對」,

太想變成那個「應該要變成的樣子」。

一、什麼是「內耗型人格」?

內耗型人格,是一種習慣性向內批評、思緒轉不停、總想做得更好的特質。

他們看起來安靜、細膩,常被說「你是不是想太多了?」 但他們心裡其實很累,只是不說。


二、內耗型人格的 5 個特徵

1. 總是懷疑自己:覺得不夠好、不夠值得

  • 害怕自己不夠好,做得不夠多
  • 明明已經很努力,卻仍然對自己不滿意

2. 完美主義傾向:對自己期望太高

  • 總想「做到最好」才安心
  • 小小失誤也會責怪自己很久

3. 在意他人眼光:害怕被否定

  • 別人一句話會想很久
  • 對別人的評價特別敏感

4. 被過去經驗牽動:很難放下曾經的失敗或傷

  • 曾經的批評、否定,像卡在心裡的刺
  • 害怕重蹈覆轍,所以不敢前進

5. 急著證明自己:用表現換認同

  • 逼自己要有成果,才敢說「我很好」
  • 把被愛,當成努力後的回報,而不是與生俱來的價值

三、你會這樣,不是你的錯。

內耗的形成,常來自我們過去成長的經歷:

  • 如果你總被要求「乖一點、懂事一點」,就容易忽略自己的感受
  • 如果你常被比較或否定,會學會自我懷疑與自我要求
  • 如果你從沒感受到「無條件的被喜歡」,會想用表現換來愛

你不是脆弱,而是從來沒有被溫柔地允許「做自己」。


四、3 個溫柔練習,幫助自己走出內耗

1. 練習把批評改成提問

  • 批評:「我怎麼這麼沒用?」
  • 提問:「我可以怎麼幫自己下一次更順利?」

語氣改變了,心也慢慢不再緊繃。


2. 練習為自己而努力,不是為了證明給誰看

  • 問自己:「我想這麼努力,是為了讓自己感到安心,還是為了讓別人滿意?」
  • 如果答案是後者,停下來,先抱抱自己。

3. 練習與過去的自己和解

  • 把那些曾讓你傷心的聲音寫下來,然後溫柔地說:「我已經長大了,現在的我會保護你。」

讓記憶成為你的力量,而不是你的枷鎖。

你不是太多情緒,而是還沒被好好理解

內耗型人格,並不等於你「有問題」, 它只是提醒你,過去太多時候,你被迫要堅強、要乖、要表現好。

從今天開始,練習放下「應該」,多愛那個努力生活、偶爾會懷疑的你。

你已經很不容易了,請溫柔地走下去,這一路,我們都一樣。


發表評論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