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非暴力溝通:用理解取代爭辯,讓關係更靠近
爭吵背後,其實是想被愛與理解
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時刻
明明只是想解釋自己的感受,對方卻覺得你在責備;
或是你只是想表達需求,卻被回以一句:「你怎麼這麼敏感?」
一次次的溝通,變成了一場辯論賽,大家都在防禦、爭勝,卻沒有人真正聽見彼此的心。
而非暴力溝通(Nonviolent Communication,簡稱 NVC),
就像是一座橋,幫助我們把「對立」變成「理解」,讓話語不再是武器,而是連結的線。
一、什麼是非暴力溝通(NVC)?
非暴力溝通由美國心理學家 馬歇爾·盧森堡(Marshall Rosenberg) 提出,
核心精神是:在誠實表達自己的同時,也同理他人的感受與需求。
這裡的「非暴力」不只是指不吵架、不指責,
而是不使用會讓人疏遠、防禦的溝通方式,例如批評、諷刺、貼標籤、否定感受。
它並不是要我們「壓抑」或「裝溫柔」,
而是讓我們有意識地選擇一種能促進理解的表達方式。
二、非暴力溝通的四個核心步驟
馬歇爾博士提出了四個簡單卻有力量的步驟,你可以在任何關係中練習。
1. 觀察(Observation):不帶評價地陳述事實
錯誤示範:
你每天都很懶散,什麼事都不做。
轉換成觀察:
昨天和今天的晚餐,是我一個人準備的。
為什麼這重要?
當我們混合了情緒評價,對方容易啟動防禦模式;
純粹的觀察,就像是「拍照」記錄事實,沒有批判,對方更容易聽進去。
2. 感受(Feeling):說出真實的情緒
錯誤示範:
你都不關心我。
轉換成感受:
當我一個人處理家務時,我感到很疲累,也有點被忽視。
為什麼這重要?
情緒是訊號,它告訴我們有需求被忽略了。
當我們說出情緒,而不是控訴,對方比較不會覺得被攻擊。
3. 需要(Need):表達情緒背後的需求
錯誤示範:
你到底會不會幫忙?
轉換成需要:
我需要有人分擔家務,這樣我才有時間休息。
為什麼這重要?
需求不是命令,而是讓對方明白「為什麼」這件事對你很重要。
4. 請求(Request):提出具體可行的行動
錯誤示範:
你要多體貼一點!
轉換成請求:
你今晚可以幫我洗碗嗎?
為什麼這重要?
具體請求讓對方知道該怎麼做,否則「多體貼」這種抽象要求,常會變成爭吵。
三、日常生活中,非暴力溝通的應用場景
1. 在感情關係中
例子:
你感覺對方忽略了你的訊息
NVC 表達:
當我傳訊息給你,幾小時都沒回覆時,我會有點不安,
因為我需要確認我們之間的連結。
你可以在看到訊息時,先回覆一句「等我一下」嗎?
例子:
紀念日忘記
情緒化說法:
你怎麼可以連這種日子都忘!
NVC 表達:
當你忘了今天是我們的紀念日,我感到有點失落,因為我需要被重視與記得。
我希望下次我們可以一起計劃一些小活動慶祝。
2. 在家庭關係中
例子:
父母常批評你的生活方式
NVC 表達:
當我聽到你說「你怎麼不找一份穩定的工作」時,我感到壓力,
因為我需要被信任,並有自由去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。
你願意聽我多分享一些我的規劃嗎?
例子:
情緒化說法
你怎麼找不到工作?是不是都沒認真找?
NVC 表達:
當我知道你目前還沒找到工作時,我會有點擔心,
因為我希望你能有穩定的收入和生活。
我想了解你現在找工作的過程中,有遇到什麼困難嗎?
有時候,父母或親近的人會用「為你好」的口吻,說出一些讓人有壓力的話,
例子:
「我都是為你好,錯的是對你事情太上心,幫不上你的忙就不應該多嘴。」
聽起來像是在自責,其實隱含了 情感勒索(情勒) 的特徵:
-
以愛或關心為包裝 → 讓人難以拒絕
-
把責任轉回你身上 → 暗示「是你讓我擔心」
-
帶有情緒負擔 → 讓你感到愧疚,想安撫對方
NVC 表達:
1. 陳述觀察(不評價、不指責)
「我注意到你最近找工作的過程好像有點卡住。」
(這樣只是描述事實,不加批判,讓對方不會一聽就防禦。)
2. 表達感受
「我有點擔心,也怕你一個人承受壓力。」
(直接說出自己的情緒,而不是用責怪的方式隱藏在話裡。)
3. 說出需求
「因為我希望你可以順利找到適合的工作,也希望你生活得安心。」
(讓對方知道你的出發點是「希望你過得好」,而不是控制。)
4. 提出具體請求
「如果你願意的話,我可以幫你看看履歷,或者只是聽你聊聊近況。」
(給予選擇權,不強加解法,也不暗示「你不聽就是不孝」。)
💡 這樣改後,聽的人會感覺:
-
對方是真的在乎我,而不是要我按他們的方式活
-
我有空間選擇要不要接受幫助
-
我不需要背負愧疚感
3. 在職場中
例子:
-
同事經常延遲交件
NVC 表達:當你延遲交資料時,我感到焦慮,因為我需要有足夠的時間完成我的部分。
你能在下次提前一天把資料給我嗎?
四、常見的溝通陷阱與轉化方法
陷阱話語 | 問題 | NVC 轉化示例 |
---|---|---|
你從來不聽我說話 | 絕對化,讓對方防禦 | 當你在我講話時滑手機,我覺得被忽視,因為我需要被認真聆聽。你能在我說話時先放下手機嗎? |
你很自私 | 貼標籤,忽略具體行為 | 昨天你吃了最後一塊蛋糕,我感到失落,因為我也很想吃。下次可以先問問我嗎? |
你總是遲到 | 絕對化評價 | 這週你有三次比約定時間晚到,我感到困擾,因為我需要尊重彼此的時間。下次能提前出門嗎? |
五、非暴力溝通的好處
-
減少衝突:避免情緒化的指責,讓對話聚焦在解決問題。
-
增加理解:彼此更能聽到對方真正的需求,而不是只聽到抱怨。
-
提升關係安全感:被理解、被尊重的感覺,會讓連結更深。
-
幫助自我覺察:在表達前先整理情緒與需求,讓自己更清楚想要什麼。
六、練習非暴力溝通的小方法
-
先深呼吸 3 秒再說話
讓情緒有緩衝,不急著反擊。 -
寫下四步驟句型
平時先練習文字表達,會更容易轉化。 -
從小事開始
從生活的小請求練習,比方「今天可以幫我倒垃圾嗎?」。 -
練習同理心聆聽
聽對方的話時,先試著猜測他的感受與需求,而不是急著回應。
溝通不是輸贏,而是理解
非暴力溝通,不是為了讓我們「變得無害」或「討好對方」,
而是讓我們用更溫柔、真誠的方式,說出心裡真正的話。
每一次理解,都是一次靠近。
當我們願意放下爭辯,用心聽彼此的需要,關係就會慢慢變得更安全、更深
💬 想和你聊聊
你曾在感情、家庭或職場中,遇過「以關心為名」卻讓你壓力很大的對話嗎?
那句話是什麼?當時的你感覺如何?
在留言區留下你的故事,也許會讓另一個人感到不孤單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