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理學,  自我成長

《情緒內耗是什麼?6 步驟教你放過自己,停止內耗、找回內心平靜》

一、你也正在情緒內耗嗎?



「一件事還沒發生,就先焦慮100次。」 「常常懷疑自己,覺得怎麼做都不夠好。」

         

 

         這些聲音,也許你並不陌生。情緒內耗就像是一場看不見的心靈戰爭,

         從清晨起床開始,到深夜輾轉反側,讓人一點一滴耗盡能量,卻不自知。

         它不是明顯的創傷或打擊,而是生活裡那些看起來「沒什麼」的小事,

         逐漸累積成壓力的堆疊。

 

     其實,會內耗的人,不一定是因為過度努力,而是他們的內心太敏感,

     對外界太在意,對自己又太嚴格。 有時候,他們甚至沒有多做什麼,

       光是「想太多」就已經把自己消耗殆盡。


二、什麼是內耗?它從哪裡來?(情緒內耗是什麼)

   情緒內耗,不是懶惰,也不是無能,而是來自內心持續的拉扯。

  當我們不停地懷疑自己、想太多、逼迫自己要完美、討好所有人,

  卻忘了自己的情緒和需要,那就是內耗。

  常見的內耗來源:

  1. 自我價值感不穩:即使不是完美主義,也容易因小事懷疑自己是否夠好
  2. 害怕被否定:不確定他人想法時,容易焦慮、反覆思考
  3. 無意識內化他人期待:為了符合「應該要怎樣」的標準,壓抑自己的需求對自己太嚴格,完美主義、自我否定
  4. 不敢說不:害怕衝突、不想讓人失望
  5. 過度反思:責怪自己、預演最壞情況

三、為什麼小事,也讓我們內耗?

   有時候,明明只是生活中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:

  • 一封訊息沒被秒回,
  • 一場會議沒說上幾句話,
  • 一個人臉色不太好,
  • 一句話好像有點刺耳……

  我們卻在心裡翻來覆去地想:

「是不是我哪裡做不好?」 「是不是他們不喜歡我了?」 「我是不是太沒用了?」

   這就是內耗,一種把外界的小刺激,變成自己內心的洪水

  小事內耗,是因為我們太在意了。

  • 我們渴望被肯定、被喜歡、被理解,
  • 卻又太常否定自己、質疑自己。

   所以哪怕只是風吹草動,心裡都會震動很久。

💡 小練習:

當你又為了小事反覆自我懷疑時,可以停下來問自己:

「我真的做錯什麼了嗎?還是我只是在害怕被討厭?」

有時候,情緒不是要被壓下去,而是要被你溫柔地看見。


四、內耗的3種常見表現(情緒內耗的徵兆)

1. 情緒性內耗:

  • 小事也會陷入情緒風暴,反覆想「是不是我不好」
  • 對自己的失誤過度放大,自責不已

2. 關係型內耗:

  • 總是在迎合別人,害怕被討厭,壓抑自己
  • 無法拒絕別人,卻對自己一點都不寬容

3. 認知型內耗:

  • 習慣性過度分析每個選擇,結果反而無法做決定
  • 擔心未來、後悔過去,現在卻無法好好活著

五、如何停止內耗?給自己的5個練習(停止情緒內耗的方法)

1. 練習「剛好就好」:接納自己的不完美

 

「即使我不夠完美,也值得被喜歡、被看見。不是滿分,也可以被愛。」

 

2. 溫柔對話:把內心的批評轉換成支持

  • 是不是太常苛責自己?
  • 嘗試轉換語言:「我真沒用」→「我正在學習,這沒關係」

3. 分辨「現實問題」與「情緒延伸」

  • 把你煩惱的點寫下來,問自己:這是需要處理,還是只是想太多了?

4. 允許自己「還不會」:試著給自己練習的空間

  • 把「我不行」換成「我還在練習」、「我可以慢慢來」

5. 留白的力量:為自己建立情緒的安全區

  • 散步、冥想、寫日記、關掉手機,這些微小的片刻,都是補充內心電量的方式
  • 改寫語言:「我真沒用」→「我已經很努力了」

 


六、放過自己,是一種成熟的能力(怎麼放過自己)

不是每件事都要反覆回想、不是每個人都要討好、不是每次犯錯都要責怪自己。

你可以放過自己,不代表你懶散,而是你成熟地看見了「人不是機器」。

成長,不是讓自己越來越強大,而是:

 

         學會接受自己的限制、擁抱自己的情緒,並願意原諒自己。

 

七、努力,不一定是燃燒自己:學會「對的努力」,

         才能真正停止內耗

很多人會誤以為:「我是不是不夠努力,才會一直這麼內耗?」

但真正能讓我們走出情緒內耗的,不是更努力討好世界,而是努力理解自己、照顧自己

✦ 這些「努力」,才是真正值得的:

  • 努力覺察自己的想法,不讓情緒一來就淹沒自己

  • 努力說出「我不行了」,學會尋求幫助

  • 努力讓自己休息,而不是逼自己撐下去

  • 努力承認自己的渴望,而不是壓抑想要被愛的心

停止內耗,不是要你變成更好的人,而是更願意為自己活得舒服。

因為你本來,就值得被善待。’

發表評論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