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電影談人生

《破•地獄》影評:當儀式點亮黑暗,活人學會與不可承受之重和解

——人物,是人心的鏡子;地獄,是人間的投影。

一、寫在前面:地獄不在地下,而在人心深處

 

 

在我們的文化裡,「破地獄」常被視為超渡亡靈的儀式。但《破·地獄》

這部電影讓這句話成為了一種靈魂的寓言破的不是地獄,而是恐懼;

渡的不是亡者,而是仍在世間懸掛的心。

導演陳茂賢以香港殯儀文化為背景,拍出一部既深刻又克制的作品。

他不談鬼,不賣恐懼,而是讓觀眾在火光、鐘鼓與人性的交錯之間

看見一座城市的靈魂如何被安放。

《破·地獄》不是死亡之書,而是「活著的反思錄」。它提醒我們:

死亡的儀式,往往是教我們如何活著的課程。每一場超渡,

其實都是一次對理解與原諒的召喚。

二、故事的邊界:從婚禮到喪禮的轉身

電影的主人翁魏道生(黃子華飾)是一位婚禮策劃師,疫情讓紅事凋零,

他誤打誤撞進入殯儀行業。這個從「祝福」轉向「送別」的職業變化,

象徵著人類在現實裡對「生死的再教育」。

在殯儀館裡,他遇見傳統喃嘸師傅郭文(許冠文飾),

以及師傅的女兒阿玥(衛詩雅飾),老派的堅持、年輕的掙扎、

現代的改良與人性的迷惘,交織成這場「破地獄」真正的寓意

每個人都在面對不同的事物時,學習改變自己的想法。

不是誰錯誰對,而是明白:理解差異、轉化思維、融合共生

別人的信念,也能成為自己成長的一部分。破的,不是對立;

是那道拒絕理解的心牆。

魏道生(黃子華飾)

魏道生的成長,來自他與郭文之間的衝突。郭文的堅持逼他重新思考:

原來「儀式」的本質不是形式,而是敬意;原來「破地獄」不是為了驅鬼

,而是為了渡心。

他學會的最大功課是「放下評斷」。他不再急於認為別人過時或迷信,

而開始看見每個信念背後的慈悲。

郭文(許冠文飾)是傳統的代表,一生奉行道教儀軌、相信天地有序。

他的人生是儀式,他的語言是經文。他看似固執,其實是對「意義的渴望」。

他的內心被兩種矛盾撕扯:

一邊是對傳統的忠誠,另一邊是對家庭的愧疚。他愛孩子,但卻不懂表達;

他想守規矩,又害怕改變會抹去自我價值。

他留給魏道生的那張字條:「謝謝你讓我關心生者」,其實是全片的靈魂句。

他破的,是信仰的地獄讓信念重新長出「人性」。

郭文玥(衛詩雅飾)是電影裡最安靜卻最堅定的靈魂。

她身上承載了整個東方女性的雙重枷鎖:家庭與信仰。

她懂儀式,也懂現代世界;她既敬父親,又質疑那套「女人不潔、不能登壇」

的觀念。

她的力量在於「理解式抗爭」。她不以怒火破舊,而以愛去融合。

她沒有要摧毀父親的信仰,只是要證明信仰也能被女性承載。

她的那場「破地獄」儀式,是整部電影最具象徵性的場景:

火光映照下,她一邊誦經、一邊流淚,那是對父親的告別,也是對自己的接納。

她破的,是性別的地獄讓柔軟變成力量,讓理解成為革命。

郭志斌(朱栢康飾)是所有角色中最「不神聖」的那個。

他夾在父親的傳統與現代世界的誘惑之間,一邊受洗、一邊仍在做道士,

他不是虔誠或叛逆,只是迷惘。

他身上有我們每個人現代的影子:他忠於家族,也想活出自己;

想被理解,也害怕別人對他失望。他既不是英雄,也不是罪人。

他只是誠實地示範了「人如何在矛盾中活著」。

他對妹妹的嫉妒、對信仰的逃避、對父親的歉疚,都真實得近乎痛苦。

但正是這種不完美,使他最接近觀眾。

他破的,是「自我否定的地獄」。在最後那場兄妹合誦的儀式中,

他第一次不再逃跑。那不是贖罪,而是一種靈魂的回歸。

他們彼此衝突、彼此影響、彼此成全。

最後,我們看見的不是誰勝誰敗,而是人與人之間開始理解彼此的那一刻。

 

有時候,我們以為要破的,是世界的不公,但其實,我們真正要破的,

是自己對「理解」的抗拒。《破·地獄》讓我重新相信柔軟,不是妥協;

理解,不是輸。每一場相遇、每一個不同的觀點,

都可能是靈魂在提醒我們:

學會傾聽,也是一種修行。

🌸
如果你也在學習「理解」這件事,
歡迎追蹤讓我們一起,把每一場人生的考驗都化成一場靈魂的覺醒。

發表評論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