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《Past Lives/過往人生》觀影心得:命運的擦肩與人生的選擇
命運的擦肩與人生的選擇
《Past Lives》是一部極度內斂卻深刻的電影。它講述了兩個青梅竹馬的故事:
Na Young(後來移民後改名為 Nora)與 Hae Sung,因為移民而被迫分開,
長大後在不同國家、不同語言中繼續人生。多年後,他們在網路上重新聯繫,
甚至在成年後親自見面。故事的表面是愛情,但它真正觸動人心的,
是 我們面對命運與選擇時的矛盾。愛情在這裡不只是浪漫,而是人生的一面鏡子:
讓我們看到「如果當初……」與「我現在是誰」。在觀看的過程裡,我不斷想到:
其實這不只是兩個人的故事,而是每一個觀眾心裡的故事。 因為我們每個人,
心裡或多或少都住著一個「未完成的可能」。
為什麼要隔 12 年才聯繫?
我相信大家看到Hae Sung在12年後才去找Nora都有這個疑問吧 ?
電影中,Hae Sung 在 12 年後才透過網路找到 Nora。這樣的安排看似戲劇化,
其實背後有著多重意義。
成長的必然
少年時的喜歡單純卻無力改變現實。那時候的他們,還沒有能力跨越國界或
承擔愛情的重量。等到成年後,Hae Sung 才能真正獨立思考,
並決定要不要追尋那份情感。
文化的隱喻
在韓國文化裡,12 年是一個生肖輪迴的週期。導演選擇這個時間差,不只是偶然,
而是象徵一個「人生完整的循環」。經過一輪的成長,他們再度相遇,
就像命運重新把人放到同一個交叉口,讓他們重新選擇。
心理上的「未竟之事」
在心理學中,有一個概念叫 unfinished business(未竟之事)。
它指的是我們心中那些沒有結束、沒有解答的情感與經歷。
它們會不斷浮現,直到我們面對並處理。
Hae Sung 的尋找,就是一種對「如果」的追問。不是為了奪回什麼,
而是為了確定自己的人生是否少了一塊拼圖。
現實與勇氣的交錯
在成年之前,很多決定是家庭或社會幫我們做的;成年之後,
才有可能追問「我的選擇」是什麼。
這也是為什麼要等到 12 年後,Hae Sung 才有勇氣行動。
不是只有愛情,而是人生的照映
「我們懷念的,往往不是那個人,而是和那個人在一起時,
自己可能成為的樣子。」
身分與語言的矛盾
Na Young 移民後改名為 Nora,代表的不只是名字的變化,而是身份與文化的割裂。
-
Nora 代表她在西方世界的新身份,說英語、過著自由創作的生活。
-
Na Young 則是她的童年、她的韓國根、她在母語裡的那個自己。
當 Hae Sung 出現時,她突然被迫重新面對:我還是那個 Na Young 嗎?
還是我已經徹底成了 Nora?這份拉扯,對所有曾經移民、
或在文化之間游走的人來說,都是赤裸的共鳴。
想像的愛 vs. 真實的愛
長距離與回憶式的情感,往往更容易被理想化。
想像中的愛是純粹的——沒有柴米油鹽,沒有瑣碎爭吵。
真實的愛卻是由這些細節堆疊而成。
電影讓我們看見:很多時候我們懷念的,不是那個人,
而是那個「未被現實打磨的自己」。
誠實與邊界:愛的倫理
Nora 選擇對 Arthur 誠實地談及自己與 Hae Sung 的過往,這是一種成熟的處理方式。
誠實不是什麼都毫無保留,而是 對可能影響關係的情感,負責任地溝通。這種界線,
是愛裡最不容易學會的功課。
因緣與選擇的交疊
韓國電影裡常提到「In-Yun(因緣)」。這是一種宿命感,認為人與人的相遇
背後有過去世的積累。但現代人生重視「選擇」。
《Past Lives》精巧地把兩者交織在一起:
-
因緣解釋相遇不是偶然;
-
選擇則決定我們要不要走下去。
從「如果」到「因此」
-
如果當初沒有分開 → 因此,我更珍惜當下的關係。
-
如果我走了另一條路 → 因此,我更明白自己要的生活。
這種轉化,讓「錯過」變成「意義」,而不只是「遺憾」。
留給觀眾的提問
-
我最想念的,是那個人,還是那個時候的自己?
-
我所謂的「命運」,其實是在逃避什麼選擇?
-
哪些看似平凡的瑣碎,正堆疊我最想要的日子?
👉 這些問題,也是電影留給觀眾最深的禮物。
Arthur 的態度:愛的高度
如果說這部片讓人驚嘆的角色,不是主角兩人,而是女主角的丈夫 Arthur。
不逃避,而是直面
Arthur 並沒有用佔有來解決問題。他甚至自嘲:「我就像韓國電影裡的反派老外老公。」
這份幽默,化解了尷尬,也顯示出他願意直面這段關係。
信任與安全感
Arthur 給予 Nora 空間,讓她去面對過去,而不是禁止或懷疑。他清楚明白:
愛不是把對方關起來,而是給予空間後依然願意回來。
成熟的愛
很多人看完電影,會覺得 Arthur 是「最無辜的人」。但我更覺得,他是「最有力量的人」。
因為真正的愛,不是掌握,而是接納。
👉 他讓觀眾看到一種更高階的愛情形態:能容納對方完整的人生,而不僅僅是現在的自己。
最後的擁抱:錯過也是意義
電影最後,Nora 與 Hae Sung 在街頭擁抱,沒有言語,卻充滿重量。
那是一種「無法實現的浪漫」,卻也是一種「對過去的告別」。
👉 不是每段相遇都會留下,但每段相遇都有意義。
Nora 的哭:釋放、告別與確認
擁抱之後,Hae Sung 上車離開,Nora 轉身走回 Arthur 身邊,終於忍不住哭了出來。
這場哭泣,或許才是全片的情感核心。
釋放:壓抑的情感出口
Nora 一直冷靜理性,壓抑著內心的波動。這一刻,她允許自己哭,
把多年累積的矛盾與不甘,全部釋放出來。
告別:對 Na Young 的告別
她的哭,不只是對 Hae Sung 的告別,也是對「Na Young」的告別。
當她轉身回到 Arthur 身邊,她正式確認了自己作為「Nora」的身份,
選擇了當下的人生。
確認:愛的選擇
這場哭泣背後的意義是:
-
她愛過 Hae Sung,也依然牽掛;
-
但她更明白,自己要的生活,已經在眼前。
這是 「失去浪漫、卻獲得真實」 的瞬間。
👉 這場哭,是對過去的釋懷,也是對未來的承諾。
《Past Lives/過往人生》不只是愛情電影,而是一場關於命運與選擇的人生哲思。
它教會我們:錯過不是失敗,而是一種成全;而真正的愛,不是佔有,而是接納。
💬
-
你心中是否也有一個「未竟之事」?
-
如果能和 12 年前的人對話,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麼?
-
你覺得愛情裡最重要的是「佔有」還是「接納」?為什麼?
👉
「你願意的話,也能把這篇文章分享給正在思考『人生選擇』的朋友,
也許會是一份安慰。」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