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樂觀不是天生,而是練出來的:給想靠自己不再受苦的你
—當你學會相信自己的力量,世界也會變得溫柔 一、前言:朋友都說我很樂觀,但我也曾走過黑暗 「你怎麼能這麼樂觀啊?」我常聽朋友這樣問我。 有時他們在低潮裡,會傳訊息說:「我好羨慕你,好像什麼事都打不倒你。」 我總是笑笑回答:「其實我也會難過,只是我學會怎麼和難過相處。」 我不是天生樂觀的...
-
擁有比較多,就需要幫助別人比較多嗎?
一、前言:當善良變成一種壓力 我們從小被教育要「樂於助人」。當別人需要幫忙時,伸出援手似乎是 理所當然的美德。但隨著年紀增長,你是否也曾感覺到:幫助別人, 不再只是出於真心的願意,而是一種社會的期望、一種被預設的角色? 有人說:「你比較有能力,應該多幫一點。」 有人暗示:「你人那麼好,...
-
💫 堅強的背後,不是勇敢,而是一次次的不得不
環境逼著你長大,也讓你成為更懂自己的人。 序章:那些被生活逼出來的堅強 我們總以為,堅強是一種性格。有人天生勇敢、有人天生淡定,但後來我發現 所謂的堅強,大多不是選擇,而是結果。那是一種在「沒有退路」的情況下, 被迫練出來的能力。社會喜歡讚美堅強。「你很棒啊...
-
成長不是變得完美,而是學會面對不完美的自己
一、真正的成長,不是變得更厲害,而是更真實 有一段時間,我以為「成長」的意思,就是讓自己變得更好。更理性、 更懂事、更不受情緒影響。 我學會了控制表情、壓抑情緒,甚至練就了一副「沒事」的樣子。直到有一天, 我突然在鏡子前問自己:「你真的快樂嗎?」 我發現我一直努力成為別人...
-
他們說愛我,但我受傷時卻不見他們:當親情變成壓力時,如何不再勉強自己
──在親情的名義下,我失去了自己 一、當「愛」只停留在嘴上 有些愛,說得太多,做得太少。他們總是這樣說:「我多愛妳啊,我為妳付出了多少。」但真正需要被理解、被陪伴的時候,卻只有冷冷的沉默。那是一種奇怪的孤單。 外人以為我被愛得很好,因為他們看見的,是那些節日時的合照、 飯桌上的笑聲、父母親口裡反覆的...
-
為什麼我們總愛評論別人?背後的心理學真相
前言:我們真的看得清別人的人生嗎? 我們都很習慣評論別人。 在新聞底下留言:「要是我,絕對不會犯這種錯。」 看到朋友的感情選擇,忍不住心想:「她怎麼還不醒悟?」 甚至同事一個小動作,都可能換來一句:「他就是沒自律。」 評論,似乎不需要花費任何力...
-
為什麼快樂總是短暫?《心流》帶你找回持續的幸福感
這篇文章,不是一本書的摘要,而是我用提問與思考,和它展開的一場對話。我希望把書中最核心的意義濃縮,讓你在閱讀的同時,也能聽見自己心裡的回應。因為最重要的不是「讀懂這本書」,而是「在讀的過程裡,更了解自己的人生」。 我與《心流》對話 「唯有每個人都負起自己的責任,才有機會擺...
-
從三分鐘熱度到 19 年菸齡的終結:我的戒菸故事
✨ 一個三分鐘熱度的人,怎麼可能戒菸? 以前,我總是三分鐘熱度。新鮮事開始得快,結束得也快。學語言、健身、寫手帳……總是熱情滿滿地投入,卻很快因為各種理由中斷。 所以,如果有人告訴我:「你會成功戒掉陪伴 19 年的菸。」我一定會笑著搖頭:「不可能。」 但誰能想到,這樣的我,真的做到了。而且不是靠硬撐...
-
學會愛自己:溫柔對話、接納不完美,才是真正的自我療癒
我們常說的「愛自己」,到底是什麼? 當有人對你說「要學會愛自己」時,你腦中浮現的是什麼呢?也許是: 買一件漂亮的衣服 👗 吃一頓豐盛的大餐 🍰 來一場療癒的旅行 ✈️ 做個 SPA 舒壓 🛀 這些都是愛自己的一部分,但它們帶來的是「短暫的快樂」。而真正能陪伴...
-
如何用態度改變命運?從認知看法到行動的練習
🌅命運與選擇的交叉點 人生總是會在某些時候,讓我們意識到自己並沒有想像中那麼有掌控力。有人遇到意料之外的轉職;有人在一段關係裡竭盡全力,卻仍以離別收場;有人精心規劃的生活,卻因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而被迫改變。 這些時刻常常讓人感覺「原來很多事情都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