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成長不是變得完美,而是學會面對不完美的自己
一、真正的成長,不是變得更厲害,而是更真實 有一段時間,我以為「成長」的意思,就是讓自己變得更好。更理性、 更懂事、更不受情緒影響。 我學會了控制表情、壓抑情緒,甚至練就了一副「沒事」的樣子。直到有一天, 我突然在鏡子前問自己:「你真的快樂嗎?」 我發現我一直努力成為別人...
-
為什麼看到別人幸福,我們會感動落淚?
一、那一瞬間的鼻酸,是什麼在被觸動? 有時候,只是看見一段短短的影片:有人在婚禮上落淚、有人在機場重逢、 或是一位父親替女兒系上婚紗的那一刻。明明與我們無關, 卻突然有一股酸意湧上心頭。那並不是羨慕,更不是嫉妒。而是一種說不出的感動 像是心裡有個角落被照到了。那裡藏著我們...
-
一句話改變人生:語言既能摧毀,也能重建
文字,看不見的力量 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,就是「文字」。它讓思想能夠被記錄、能夠跨越時空流傳, 成為知識的橋樑。然而,文字的力量並不只在於傳遞知識,它更能深入人心, 影響一個人的情緒、信念,甚至生命走向。正因為如此,文字從來就不是單純的符號, 它既可能是柔軟...
-
焦慮怎麼辦|真實案例分享+5 大自救步驟,陪你走出焦慮的日子
焦慮,其實是大腦的提醒 「明天要考試,我怕自己又考不好。」「簡報要上台了,萬一講錯怎麼辦?」「吃藥後雖然比較穩定,但怎麼連專注讀書的力氣都沒有了?」 這些心聲,也許你非常熟悉。 焦慮是一種再常見不過的情緒。它並不等於軟弱,而是一種「大腦過度保護」 的反應。適度的焦慮能提醒...
-
抱怨 vs. 陳述事實:差別在哪裡?你分得出來嗎?
在日常生活裡,我們常常會聽到,也會親身參與「抱怨」。 「工作太多」、「老闆不體貼」、「天氣好熱」、「台灣的交通好亂」…… 抱怨似乎是一種自然反應,但它真的只是「愛嫌」那麼簡單嗎? 其實,抱怨背後隱藏著更深的心理邏輯。理解它,不僅能幫助我們看清自己, 也能學會把能量用在更正向的地方。 一、為什麼我們總...
-
原生家庭傷痛,如何影響我們的情感與自我價值
—學會理解傷口,重新擁抱自己 「我是不是一定要成功,才會被喜歡?」 「如果我不努力表現,是不是就沒有人在乎我?」 也許你曾經這樣想過。 這種揮之不去的不安,常常來自我們最初的歸屬地——原生家庭。 我們以為長大了就能脫離過去,但事實是,童年的情感傷口, 會以另...
-
面對家人的情緒勒索:如何看清操控,保護自己的情感界線
「我都是為你好,你怎麼能這樣對我?」「我這麼辛苦養你,你就這樣回報我?」「你不答應,就是不孝!」 你是否聽過這些話? 一邊是愛與親情的綁定,一邊是沉重的愧疚和壓力,讓你無法拒絕,卻又覺得窒息。 這就是情緒勒索(Emotional Blackmail)——尤其來自家人時,最讓人無力。 因為我們從小被教...
-
幸福的定義: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
如果有人問你:「什麼是幸福?」 你會怎麼回答? 有人說,幸福是有錢有房; 有人說,幸福是遇到對的人; 有人說,幸福是一份穩定的工作; 有人說,幸福是一個可以追夢的自由靈魂。 聽起來都很對,但你有沒有想過: 這些幸福,是你想要的嗎?還是你以為你該想要的? 我們常常努力追逐「...
-
失戀後如何調整心情?5 個幫自己走出情緒低谷的方法
—寫給剛失戀的你,一封陪你慢慢走的信 失戀,就像一場突如其來的地震,把你的生活全部震碎。 那些共同的回憶、未來的計劃、熟悉的聲音,一夕之間消失,留下一個空空的心。 你是不是也這樣? 明明想快點振作,卻一聽到他的名字就鼻酸; 明明想忘掉過去,卻忍不住翻開...
-
如何找到人生的意義:低潮過後的轉折
---獻給每個曾經被愛傷過的你 你有過這樣的時刻嗎? 為了愛,付出了全部,卻在某一天,發現自己被推向深淵。 那種感覺,就像世界瞬間崩塌,連呼吸都變得困難。 我懂,因為我也曾經在那裡。 一段讓我墜入谷底的感情 那段感情,起初讓我以為自己預見了對的人。 他溫柔、體貼,卻同時像一面鏡子,放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