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《破•地獄》影評:當儀式點亮黑暗,活人學會與不可承受之重和解
——人物,是人心的鏡子;地獄,是人間的投影。 一、寫在前面:地獄不在地下,而在人心深處 在我們的文化裡,「破地獄」常被視為超渡亡靈的儀式。但《破·地獄》 這部電影讓這句話成為了一種靈魂的寓言破的不是地獄,而是恐懼; 渡的不是亡者,而是仍在世間懸掛的心。 導演陳茂賢以香港殯...
-
樂觀不是天生,而是練出來的:給想靠自己不再受苦的你
—當你學會相信自己的力量,世界也會變得溫柔 一、前言:朋友都說我很樂觀,但我也曾走過黑暗 「你怎麼能這麼樂觀啊?」我常聽朋友這樣問我。 有時他們在低潮裡,會傳訊息說:「我好羨慕你,好像什麼事都打不倒你。」 我總是笑笑回答:「其實我也會難過,只是我學會怎麼和難過相處。」 我不是天生樂觀的...
-
成長不是變得完美,而是學會面對不完美的自己
一、真正的成長,不是變得更厲害,而是更真實 有一段時間,我以為「成長」的意思,就是讓自己變得更好。更理性、 更懂事、更不受情緒影響。 我學會了控制表情、壓抑情緒,甚至練就了一副「沒事」的樣子。直到有一天, 我突然在鏡子前問自己:「你真的快樂嗎?」 我發現我一直努力成為別人...
-
「我好累」不是懶惰,而是情緒超載的訊號
一、情緒耗竭的開端:那句被忽略的『我好累』 那天晚上,我坐在床邊,手機螢幕的亮光照在臉上。訊息一則一則跳出來, 團隊的討論、客戶的回覆、明天會議的提醒。明明知道要去看、要去回, 但那一刻,手就是動不了。我盯著螢幕,腦袋像被掏空一樣。不是沒事可做, 而是什麼都不想做。心裡只浮出一句話「我好累。」 不是...
-
「善心,該不該被強求?」——當善意變成壓力,我們還能保持純粹嗎?
一、善意的起點:博愛座上的沉默 那天早上,我坐上捷運,車廂裡人不多。對面那個博愛座空著, 一位年輕人低著頭滑手機,身邊站著一位看起來有點疲倦的中年婦人。 空氣裡有種微妙的安靜。沒有人說話,沒有人責備,但我感受到那份 「無聲的期待」在空氣裡慢慢升溫。 幾秒後,婦人擠出一句:...
-
《同理心的力量》書評|學會用理解而非評斷,讓關係更靠近
🌸序章|因為想要被同理,所以我想學會同理 有一段時間,我常常覺得……沒有人真的「懂」我。我會對別人說出自己的難過, 但話還沒說完,就被建議、被分析。 「妳太敏感了。」「別想那麼多。」「要正向一點。」 「妳哪裡做錯了嗎?是不是自己太執著?」 那些話都沒有惡意,可是...
-
人生的意義是什麼?心理學與真實案例告訴你如何找到方向
尋找人生的意義:從迷惘到建構 前言|這篇文章的起源 最近,身邊的人常常問我一個問題: 「為什麼妳看起來這麼清楚自己的人生意義是什麼?」 每次聽到這樣的提問,我心裡都會微微一笑。因為對我來說,清楚人生意義 並不是一夜之間的頓悟,而是長時間的摸索與...
-
為什麼快樂總是短暫?《心流》帶你找回持續的幸福感
這篇文章,不是一本書的摘要,而是我用提問與思考,和它展開的一場對話。我希望把書中最核心的意義濃縮,讓你在閱讀的同時,也能聽見自己心裡的回應。因為最重要的不是「讀懂這本書」,而是「在讀的過程裡,更了解自己的人生」。 我與《心流》對話 「唯有每個人都負起自己的責任,才有機會擺...
-
焦慮怎麼辦|真實案例分享+5 大自救步驟,陪你走出焦慮的日子
焦慮,其實是大腦的提醒 「明天要考試,我怕自己又考不好。」「簡報要上台了,萬一講錯怎麼辦?」「吃藥後雖然比較穩定,但怎麼連專注讀書的力氣都沒有了?」 這些心聲,也許你非常熟悉。 焦慮是一種再常見不過的情緒。它並不等於軟弱,而是一種「大腦過度保護」 的反應。適度的焦慮能提醒...
-
如何避免「我最懂」心態?謙卑才是真正的智慧
一、自以為是的陷阱 在日常生活裡,你是否遇過這樣的人?你提出一個想法,對方還沒聽完,就迫不及待打斷:「這個我早就知道了!」甚至還會加上一句:「其實應該是這樣……」 這樣的對話往往讓人感到無力,因為無論你說什麼,在他眼裡,你永遠是錯的, 他永遠比你懂。然而,諷...